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2020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面向营山县内外机关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2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调岗位及名额
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下属参公事业单位(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工作人员2名。
二、选调对象及条件
(一)选调对象
符合选调条件的营山县内外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二)选调条件
1. 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严格自律,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 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
4. 年龄在30周岁及以下(1989年10月31日及以后出生),以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为准(如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与个人人事档案认定的出生时间不一致,以人事档案认定时间为准)。
5. 身心健康,具有正常履行选调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6. 工作年限:营山县内外机关单位在编在职满1年及以上的工作人员。中、省、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选调
1. 受过刑事处罚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
2. 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3. 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回避的。
4. 试用期未满或其他原因尚未转正的。
5. 尚在国省规定的最低服务期限不能流动的。
6. 工作期间年度考核有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的。
7.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不适宜报名的。
三、选调方式程序
(一)公开报名
1. 报名时间:2020年11月1日08:30至11月15日18:00。
2. 报名方式: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有意选调者可在营山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yingshan.gov.cn)下载《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2020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进行填报。
咨询和报名联系方式如下:
咨询联系电话:0817-6891283,17828791022;
联系人:杨惠婷(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干部一股);
报名邮箱:415259994@qq.com。
3. 报名要求:报名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2020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发至指定的报名电子邮箱(注:以“所在单位+姓名”命名)。
4. 报名所需资料:
(1)《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2020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附件2)
(2)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两面扫描件)
(3)本人近期正面免冠2寸彩色照片(电子版)
(4)学历证明(扫描件)
(二)资格审查
由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贯穿选调全过程,如在某一环节中发现报名人员资格条件不符合公告要求的,取消其选调资格,一切责任由报名者承担。
(三)考察考核考试
由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对资格审查合格人员进行考察,重点考察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并对材料的真实有效性和选调资格进行核实确认。对考察考核合格人员进行考试。
(四)确定人选
考察、考核、考试合格的,由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研究择优确定拟选调人选。经考察考核考试,若无合格人选,不确定选调人选。确定人选方式为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票决。
(五)体检
组织拟选调人选到三级乙等及以上医院参加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相关费用由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承担。
(六)公示
体检合格后,在营山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合格的,进行试用。对公示期间有问题反映并查实不符合调动条件的,取消调动资格。
(七)试用
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试用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间工资福利由原单位发放。
(八)调入
试用期考核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拟调入人员家属在营山县外工作,若有意愿且符合调动条件的可报请商调营山)。
四、纪律与监督
为确保选调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选调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选调资格。选调工作由营山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监督电话:0817-8286617。
五、其他事项
(一)选调过程中如有调整、补充等事项,将在营山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告。因选调人员不主动、不按要求登录相关网站查阅有关信息,导致本人未能按要求参加资格审查、考察、考核、考试、体检的,责任自负。
(二)请报名者确保联系方式正确并保持电话畅通,否则因无法与报名者取得联系所造成的后果,由报名者自行负责。
(三)本公告由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附件:1. 营山县县情简介
2.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2020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中共营山县委组织部
2020年10月21日
附件1
营山县县情简介
营山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介于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是南充市东大门,成渝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幅员面积1635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个街道、348个行政村(农村社区)、16个城市社区。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7万人,常住人口7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万人,乡村人口4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88%。营山交通便捷,有“一铁四高”对外大通道,东出达州通湖北,西至南充进成都,南向广安达重庆,北上巴中望秦川。
营山历史悠久。建县1400余年,周为巴国賨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南朝时,在今营山县安固乡、三元乡、黄渡镇先后设立安固县、绥安县、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县城四周群山起伏、沟峦纵横、状如营垒,改朗池县为营山县。此后由元至清,先后隶属顺庆路蓬州、川北道顺庆府。新中国成立后,营山县先后归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区、四川省南充专区、南充地区、南充市管辖。
营山属川陕革命老区。1926年2月,在骆市镇杨家花园成立营山第一个党支部。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营渠战役爆发,历经激战马深溪、抢夺陈大寨、奇袭照珠河等9次战役,歼敌3000余人。营山县先后建立700多个区、乡、村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有15800余人参加支援前线工作,8500多名营山儿女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涌现出杨伯恺、柏载鹍、陈同生等革命先辈,现存红九军政治部、骆市陵园等红军文化遗迹。
营山耕读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文风鼎盛,从宋至清,共有举人200余人、进士57人,跻身四川州县前列,素有“科第仕宦,甲于蜀都”之美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翻山铰子”、竹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千年佛道兼修圣地太蓬山,隋唐时期便与峨嵋山齐名,保存完好的唐代《安禄山题龛》,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研究杨贵妃终老之地的唯一石刻。营山人才辈出,是蜀派古琴家侯作吾、铁道专家文蒸蔚、革命烈士杨伯恺、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等名人故乡。
营山县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市委“155”发展战略,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打造综合交通次枢纽、建设商贸物流集散地,不断深化与成渝地区、友好区县对接交流,大力实施交通、产业、建设、开放、合作“五大会战”,加快构建区域统筹、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发展格局,为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和川渝合作示范县、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次级核东部增长极、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全县实现GDP 211.5亿元,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增幅居全市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幅居全市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5元,增长9.6%,增幅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5元,增长10.7%,增幅居全市第3位。
营山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黑山羊养殖示范县。营山冰糖柚曾荣获全国优质水果称号,坚持做大优质粮油、环保生猪2大传统产业,做优营山黑山羊、现代水产2大特色产业,做强木本油料(花椒、油橄榄)、绿色果蔬、中药材3大富民产业,做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2233”产业体系。矿藏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为主,如石油、天然气、卤水等。目前探明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龙岗气田,部分区域便处于营山境内。有国家湿地公园清水湖、省级森林公园望龙湖、省级地质公园黑马山、佛道兼修圣地太蓬山等优质旅游资源。
-
附件2.xls添加日期:2020-10-29